地下室或屋頂滲漏應怎樣提高自身防水係統效果

 防水係統    |      2019-04-03

地下室或屋頂滲漏應怎樣提高自身防水係統效果

一、地下室或屋頂大麵積滲漏原因:


(一)設計原因1、片麵強調結構自防水功能,不設柔性附加防水層。結構混凝土是由幾種材料組成的一種非勻質複合材料,內部有許多大小各異的孔隙,通常是滲水的通道。即使通過各種手段提高了混凝土本身的密實性,地下室或屋頂滲漏剛性結構仍不能抵抗諸如地震、溫差變形、不均勻沉降等外力的作用,從而導致結構出現裂縫,形成滲漏水通道。

2、有些工程的地下室或屋頂,底板未設計防水層、或底板做內防水而隻在圍護結構牆外立麵設置防水層,致使防水層不交圈,達不到整體密閉狀態,造成地下室或屋頂滲漏,這種情況並不少見。
(二)材料原因

1、防水混凝土原材料選用不好,水泥標號過低、過期結塊、骨料粒徑不符要求、含泥量過大、外加劑質量不合格等造成地下室或屋頂滲漏。

2、柔性附加防水層選材不當。如使用耐久性較差的普通紙胎油氈或黃麻胎油氈;使用的防水卷材厚度太小,不耐穿刺易損壞;塗膜防水層采用水乳型塗料,由於長期浸泡在地下水中,塗膜發生再乳化現象而變質,失去防水能力造成地下室或屋頂滲漏;選用合成高分子卷材時,未使用配套膠粘劑等。

3、作為結構自防水的混凝土標號和抗滲等級越高,則單位體積水泥用量越多,其結果是混凝土內部水化熱大量積聚,在降溫過程中,混凝土產生溫差收縮,造成結構出現裂縫;另外,目前地下室或屋頂結構多采用泵送高強防滲混凝土,單位水泥用量及水灰比較大,致使結構產生幹縮裂縫。

4、其他原因,施工單位使用劣質防水材料或偷工減料,如塗膜防水層厚度過薄達不到要求,起不到防水作用導致地下室或屋頂滲漏。

(三)施工原因

1、地基處理不好,建築物產生不均勻沉降,造成結構開裂和防水層破壞地下室或屋頂滲漏。


2、防水混凝土施工質量欠佳。包括混凝土配合比、水灰比控製不嚴,振搗不實,養護不周,有蜂窩、麻麵、孔洞等問題,導致地下室或屋頂結構混凝土不密實,出現許多滲漏水通道。

3、柔性防水層施工質量差。包括基層未達要求便進行施工,在轉角處未予加強;在穿牆管道、預埋件、變形縫等部位處理不當,卷材與卷材搭接處粘結不牢等。

4、塗膜防水層采用了外防內刷的施工方法,由於塗膜的強度較低,且與保護牆粘結牢固,當主體結構發生沉降時,容易拉裂塗膜防水層造成地下室或屋頂滲漏。

5、回填土中含垃圾、碎磚等雜物,或未夯實,形不成防水帷幕,在地下室或屋頂周圍形成匯水區,當結構和防水層有問題時,就會發生地下室或屋頂滲漏情況。

(四)管理原因及其他因素影響

1、管理不善,施工工序安排不合理,在有防水要求的側牆或底板上隨意開洞,埋管,卻又不精心進行防水修補處理,導致地下室或屋頂滲漏。

2、地震之類非人為因素造成的結構損壞而引起地下室或屋頂滲漏。

二、治理方法:

1、麵層法:適用於結構的大麵積滲漏水治理。

一般情況下,地下地下室或屋頂滲漏治埋無法在迎水麵進行,隻能在背水麵處理,故在施工前,應進行引排水,以防止新做的防水麵層被有壓水衝壞。麵層法具體作法為:選擇漏水量集中部位,開洞埋管使水從導管流出。

根據漏水量大小,可於一處或多處埋管引水,找不到漏水點時,可在牆體下部埋管引水。

然後在不漏水部位按照材料使用要求,大麵積塗抹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,需分層抹壓,順序為防水素漿--防水砂漿--防水素漿,最後撥管堵水。對於混凝土輕微滲水,可用無機速凝止水材料塗抹在混凝土表麵,戴橡皮手套反複揉搓,直至不見水影為止。

對於有明顯地下室或屋頂滲漏的孔洞和縫隙,按孔洞和裂縫滲漏水處理的方法,逐個進行止水處理。對於地下室或屋頂混凝土結構表麵,出現水壓較小的不甚嚴重的慢滲漏水時(如冒汗、洇濕等)可於背水麵塗刮聚合物水泥素漿,使表麵形成一層不透水的覆蓋層,起到防滲作用。

具體作法為:將基層表麵處理平整光滑,凹凸不平處用水泥砂漿填平、壓實抹光,同時除去基層表麵灰塵、油汙等,以利防水層粘結牢固。上述工作完成並檢查合格後,即可按使用說明塗刮選定的聚合物水泥素漿。

2、注漿法:遇有地下室或屋頂滲漏時,也可采用注漿方法處理,根據滲漏水情況可在結構上布置注漿孔,可布點成梅花形、三角形或一字形,然後進行注漿處理,以在結構內部形成防水帷幕。此外,還可采用“麵層封閉注漿”的方法,即先下管引水,然後用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漿大麵積抹麵,待砂漿強度達到要求後,從引水管注漿堵水。

地下室或屋頂防水施工方案通過大量的工程實踐統計,約有80%工程防水結果是成功的,沒有出現地下室或屋頂防水失敗,但卻有約20%工程的地下室或屋頂局部出現漏水,給使用和堵漏帶來困難,因此分析地下室或屋頂漏水原因,改進地下室或屋頂防水建築構造方法是防水工程的一。